第(2/3)页 “下去准备吧!去煤山!” “奴婢遵命!” 方正化答应了一声,随后便下去准备了。 不多时,一队人马守护者一座巨大的龙辇出了皇宫。 龙辇一路前行,仪仗看着颇为气派,皇家的威严展露无遗。 不过,崇祯却像是有心事,眼睛透过车窗,一直望着远处,脸上满是沉思的模样。 没一会儿,龙辇稳稳地停在了煤山脚下。 紧接着,方正化的声音响了起来。 “皇爷、太子爷,到煤山脚下了,龙辇上不去,接下来要换乘肩舆才能上山!” 崇祯听到这话,随即便下了龙辇,然后吩咐道: “不用肩舆,朕想亲自上去看看,太子随朕一起,你们都在这里等着!” 方正化闻听此言并没有答应,而是看向了刚下龙辇的朱慈烺。 很明显,他知道现在谁才是他真正的主子。 看着已经大步向前的崇祯,朱慈烺苦笑着摇了摇头。 算了,就当爬山吧! 反正这煤山也才四百来米,爬上去也用不了多久,就当锻炼了! 想到这里,他这才吩咐道: “派人在暗处守着,没有本宫的命令不得靠近!” 方正化赶忙应声道: “太子爷放心,奴婢知道该怎么做了!” 紧接着,朱慈烺大步追上了崇祯。 下一刻,数百道矫健的身影从身后快速闪出,然后从其他方向奔向了煤山。 他们要在崇祯和朱慈烺上山之前先到一步,然后排查掉所有的危险,并且要一直在暗处保护崇祯和朱慈烺。 毕竟要是这两位爷出事的话,让他们的九族都得跟着一起死! 当然,肩舆这玩意儿也得随身带着,万一这两位爷下山的时候不想走了,还得给抬下来。 画面来到朱慈烺这边。 不得不说,煤山虽然看起来不高,但爬起来还是有些吃力的。 这倒不是因为他不行,而是这具身体还没发育好,体能跟不上。 爬到半山腰的时候,朱慈烺心中就有点后悔了,早知道这么累的话,他当时就不应该逞强。 崇祯想爬就让崇祯自己爬,他自己坐着肩舆上山多舒服啊! 但看着依旧健步如飞的崇祯,崇祯最终还是忍住了呼喊方正化的冲动,咬牙跟了上去。 又过了十多分钟,父子二人终于到了煤山山顶处,然后各自找了个平整的地方休息了起来。 而此时此刻,暗中保护他们的锦衣卫早已经等候多时了。 朱慈烺这会是一点也不想装了,坐在一块石头上喘了两口粗气之后大喝道: “水!本宫要喝水!” 话音刚落,不远处的树林后突然一阵晃动,随后方正化带着两个锦衣卫,提着两个造型精美的食盒走了过来。 接连喝了几大口茶水,朱慈烺这才缓和了些。 随后又吩咐道: “去给父皇也送点茶!” 方正化听到这话,赶忙拎着茶壶和茶杯快步走向了崇祯,然后恭敬地递上的茶水。 崇祯这会儿也渴的厉害,也就懒得计较方正化他们为什么要抗旨了,接过茶水就喝了起来。 接连喝了三杯之后,这才放下了茶杯,随后又摆了摆手。 方正化秒懂,迅速带人重新消失在了原地。 突然就在这时,崇祯好似被什么吸引了,一下子站起身来,大步流星地朝着一个方向走了过去。 眼见如此,朱慈烺也只能追了上去。 没走几步,便看到不远处的地方,赫然便是一颗巨大的歪脖树。 那是一棵槐树,看起来有些年头了,好似一位饱经岁月沧桑的巨人一半伫立在煤山之上。 树干粗壮异常,树皮质地粗糙且极具韧性,树身上的每一道纹理,都好似古老的文字一般,默默诉说着历史的故事。 而这棵槐树,赫然便是崇祯梦中的那棵槐树! 等崇祯走到树前,一下子就站住了,就跟被定住了身体似的,一步也迈不开了。 他缓缓抬起头,眼睛紧紧盯着树干,脸上各种复杂的神情一股脑地涌了出来。 有感慨,有惆怅,还有无奈。 因为在他的梦里,他就是在这棵树上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也给大明王朝画上了最终的句号。 随后,崇祯又慢慢抬起眼望向远方。 这一看,视野一下子变得开阔了起来。 皇宫那红墙绿瓦、金顶闪耀,还有京城里面纵横交错的大街小巷,就像一幅展开的精美画卷,让人看的清清楚楚。 京城的街道上,老百姓们来来往往,忙忙碌碌,一片繁华之相。 “看来朕在梦里还朕给自己挑了个上吊的好地方呢!” 崇祯苦笑着说道,语气中充满了无奈。 朱慈烺此刻也走了过来,看着面前的歪脖子树心中也是一阵感慨。 父皇,这就是上吊的那棵树了! 随即,他也顺着崇祯的眼神望去,瞬间便看到了金碧辉煌的皇宫和繁华的京城。 面对此情此景,他也被深深触动了。 接下来,父子俩就静静地站在树下,欣赏这繁荣的一幕。 过了好一会儿,朱慈烺大概是觉得这儿的气氛太压抑了,这才开口道: “父皇,这棵树看着有点碍眼,不如现在就派人把它砍了吧,省得以后一想起来就心烦。” 朱慈烺本以为崇祯会马上答应,可能没想到的是,崇祯却摇了摇头。 “不用砍,先找人把它锁起来就行!” “等大明的军队把建奴和李自成那帮叛军都消灭了,朕要亲手拿着斧子砍了他!” 朱慈烺听到这话,心中只觉得好笑,却也没有说些什么。 又过了一会儿,崇祯突然开口说道: “不论你与朕所做之梦是真是假,朕已然决定,要将这大明江山托付于你。” “所以往后你行事朕不会多加干涉,但是辽东战事关乎国家安危的大事,切不可贸然涉险。” 朱慈烺很是赞同的点了点头。 “父皇所言极是,国家生死攸关,自当谨慎行事,断不能轻易冒险。” 崇祯一听,脸上满是惊愕之色,迅速转过头来,再度追问道: “你既然知道这个道理,为何还要派人绕道宣府,借道蒙古去攻打义州?甚至还要亲赴前线,这岂不是冒险吗?” 朱慈烺面露些许尴尬,抬手轻摸鼻尖,解释道: “父皇,这件事情势在必行,任谁劝阻都没用。” “况且,儿臣并未打算派遣大明的将士作为这第三路大军。” 崇祯眼中满是疑惑,不禁问道: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未等朱慈烺回答,崇祯仿若突然有所悟,神色愈发诧异,开口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