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经过这些天的精心调养,皇太极的精神状态明显比之前好了许多,脸上也有了些许血色。 然而,太医也曾郑重叮嘱皇太极,切不可再有太大的情绪波动,否则若是再出现吐血昏迷的情况,恐怕就真的无力回天了。 因此,皇太极最近行事格外谨慎,唯恐自己真的一命呜呼了。 此刻的他坐在龙椅上,身体微微前倾,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疲惫与担忧。 继承人的事情,皇太极一直犹豫不决,还没有考虑好。 本来选豪格作为继承人怎么看都是最好的选择,可不知为何,皇太极内心深处总是有些抵触。 这是因为豪格曾经多次反对过皇太极的一些重要决策,让皇太极很生气。 比如当时皇太极准备收回八旗权力、然后推行以中央六部代替八旗制度的政策时,豪格就公然向皇太极表达对新政策的不满。 然后被皇太极将爵位降为多罗贝勒,还夺去了在户部的职位。 这一事件让皇太极看清了豪格在政治上的不成熟,你要是真把皇位传给豪哥,谁知道豪哥会不会推翻他之前所制定的一切制度? 真要这样的话,那他死也不能瞑目! 并且,豪哥并不是他最喜欢的那个儿子。 他似乎觉得自己年幼的小儿子福临更合适一些。 但福临年纪实在太小,难以承担起带领大清的重任,真要选他的话,豪格和其他弟弟一定会不服,到时候可能会引发内乱。 再者说了,现在的大清还保留着八旗议政的传统,皇位继承人并非完全由皇帝一人决定,而是要经过八旗旗主等重要势力的共同商议。 甚至皇太极当初之所以能继承皇位,也是由此而来! 也就是说,就算现在皇太极想要立某个儿子为继承人,也是需要和几个弟弟以及其他旗主商量的。 若是他们不同意,皇太极也无法定下此事。 再加上刚刚经历了惨败,皇太极的威严受损严重,就更加没有能力独自决定继承人的事情了。 而且目前最要紧的是求和一事,至于其他事情,其实都可以缓缓。 就在此时,范文程突然匆匆而来,道: “陛下,派去向明军求和的人回来了!” 皇太极听到这话,眼前瞬间一亮,赶忙说道: “快让他们进来!” 不多时,两个建奴便走了进来。 “快说,明军答应了吗?” 皇太极迫不及待地开口问道,眼中满是焦急与期待。 两个建奴使者规规矩矩地跪在地上,赶忙回道: “回禀陛下,明军答应了咱们的议和,不过他们提了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皇太极听到这话,神色一紧,赶忙追问道。 一个建奴使者有些紧张的咽了咽口水,随后这才小心翼翼的说道: “明军说,想要陛下送一位皇子去当人质,还要和硕睿亲王去锦州城当面议和商议议和的事情。” “如果不答应这个条件,那么这件事情就没得商量。” 什么? 要朕送一个皇子当人质? 还要多尔衮亲自去锦州谈? 皇太极顿时就怒了,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脸上涨得通红! 他本以为议和就是割点地、赔点钱什么的,结果没想到明军居然还想要他的儿子当人质? 他儿子虽然挺多,但就是不想送去当人质! 而且话说回来,为什么明军非要点名要多尔衮前去议和? 要知道,之前多尔衮因为损失了两万骑兵,最近一段时间在家都无事可做,几乎被众人遗忘。 皇太极虽然曾说过要原谅多尔衮,还表示会对他委以重任,但那也仅仅是说说而已。 毕竟犯下如此大错,不杀他已经是皇恩浩荡,又怎么可能还像以前那样重用他呢? 但不得不说,明军的这个要求,让他不得不慎重起来,心中暗自揣测,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阴谋呢? 皇太极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 “你们先下去吧,让人把多尔衮叫来,朕要见他。” 两个建奴听到这话,也不敢多说什么,随即便退了下去。 等他们离开之后,皇太极眉头紧锁,看向范文程道: “范先生,你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明军为什么非要点名让多尔衮前去议和?该不会是多尔衮背叛了我们吧?” 说这话的时候,皇太极的眼神中充满了怀疑与担忧,紧紧盯着范文程。 范文程听到这话,赶忙连连摇头,神色严肃地说道: “陛下莫要胡思乱想,臣可以保证,绝无此种可能。” “依臣之见,这或许又是明军的离间之计罢了。” 范文程虽然平日里与多尔衮有些不合,不太喜欢他,但他也深知多尔衮的身份和立场。 多尔衮身为大清皇室宗亲,背叛大清对他来说百害而无一利,实在是没有背叛的理由。 皇太极这会儿也从方才的疑虑中回过神来,脸上露出一丝苦笑,缓缓说道: “你说得对,是朕想多了,多尔衮怎么会背叛大清呢?” 他顿了顿,目光望向远处,似乎在思索着什么,随后又继续说道: “那就派多尔衮前去议和吧,只是这明军的心思实在难测,真不知道他们到底想要什么?” “万一要的多了,我们拿不出来该怎么办?” 范文程微微欠身,恭敬地回应道: “陛下放心,在出发之前,臣定会与和硕睿亲王详细说明这些事情,并且会给出底线。” “若是明军提出的条件超过了这个底线,那就千万不能答应,若在底线之内,便可以考虑答应。” “臣相信,即便议和最终不成功,明军也不会对和硕睿亲王下手。” “毕竟,明军向来以王道之师自称,是不会做出斩杀来使这种有失风范之事的。” 皇太极听了这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心中似乎稍感宽慰。 没过多久,多尔衮便应召前来。 范文程见他进来,本能地想要回避一下。 然而,皇太极却伸手制止了他,语气中带着几分恳切: “范先生不必回避,此事还需您多多费心。” 范文程无奈之下,只好又坐了下来。 多尔衮一来到皇宫,就觉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息,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紧紧扼住了他的咽喉,让他感觉非常的难受。 见到皇太极之后,多尔衮立刻恭恭敬敬地磕了一个头。 “臣弟多尔衮,参见陛下。” “起来吧。” 皇太极脸上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笑容,逾期温和地说道。 可这笑容在这压抑的环境中,竟也多了几分捉摸不透的意味,仿佛隐藏着无尽的秘密和算计。 随后又转头吩咐身边的侍从道: “去,搬一张椅子来,让和硕睿亲王坐下说话。” 多尔衮听到这话,心脏猛地一缩,脸上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惊喜,还夹杂着一丝惶恐。 要知道自从上次战败,损失两万精锐后,他便感受到了周围人的疏离与排斥。 朝堂之上,众人的目光总是带着疏离,每当他走进,原本热闹的交谈便会戛然而止,只留下尴尬的沉默。 那沉默如同一把利刃,刺痛了他的心。 军营之中,将领们的交谈也总是避开他,他只能远远地看着他们围坐在一起,而自己却被孤立在外。 这让多尔衮满心迷茫,脑海中不断思索着自己的出路,却始终找不到答案,不知该如何是好。 结果没想到现在皇太极不仅召见他,而且还如此礼遇。 这突如其来的转变,当真是让他有些不知所措。 与此同时,等多尔衮坐下之后,皇太极也懒得再跟他寒暄客气了。 而是直接切入正题道: “今日召你来,是为了商议和大明议和之事。” 多尔衮一听这话,心中愈发疑惑。 议和? 这跟他有什么关系呢? 他又不是文臣,对这方面的事情根本一窍不通啊! 正欲开口询问,可下一秒,他的脑袋突然‘轰’的一声,犹如被一道惊雷劈中,一个可怕的念头在他脑海中闪过。 等等 皇太极该不会是想让他去和明军议和吧? 果然下一秒,他就听到皇太极说道: “明军那边点名要你代表大清前去议和,所以这次可能要辛苦你一下了。” 什么? 听到这话,多尔衮猛的一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满脸皆是不可置信。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刚才只是在心里那么一闪而过的念头,结果居然就成真了。 紧接着,似乎是察觉到自己的反应有些过激,多尔衮赶忙又坐了下来,随后问道: “陛下,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误会?臣只是一个武将,又不通晓那些议和的门道,为何要臣去议和?”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焦急和不解,声音微微发颤。 原因无他,因为他是真的不想去和明军议和啊! 真要去了,说不定就再也回不来了! 对于多尔衮的反应,皇太极并没有感觉到意外。 他的脸上依旧带着几分笑意,然后缓缓说道: “说实话,朕也不知明军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要求,不过既然他们提出来了,我们也只能照做。” “你应该清楚,此事事关大清的兴衰存亡,所以你就不要推辞了。” “回去好好准备一下,之后就去和明军议和吧。” “当然,朕肯定不会让你一个人去冒险,在你离开之前,范先生会为你安排好一切。” “包括具体的割让土地、赔款以及人口等等细节,这些范先生都会详细地交代清楚。” “你只需要按照范先生说的去做,就不会出现任何差错。” “记住,这是朕委托你的重任,你一定要办好。” 话说到最后,皇太极的语气不由自主地加重了几分,声音低沉而有力,眼神中更是透露出威严与警告。 那目光犹如一道沉重的枷锁,压在多尔衮的心头,让他感到喘不过气来。 与此同时,多尔衮知道这次自己是没法拒绝了。 他要是拒绝,以皇太极现在的心境,保不齐真的会杀了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