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昨天对他而言,无疑是极为难忘的一天。 他先是见到了大明的太子,接着莫名其妙地被大明的太子斥责了一番,而且他居然毫无还口之力。 之后来到客栈,又收到了大明太子送来的《大明日报》。 虽然他不识字,但通过刘文秀,他还是从《大明日报》上得知了许多令人匪夷所思的消息。 比如朝廷开始向天下收缴欠税,无论是王爷、勋贵,还是士绅地主,一律都必须交税。 除此之外,朝廷还推行“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之策。 对于这项政策,李定国一时还难以完全理解。 但从刘文秀的反应来看,这些政策对普通百姓而言,无疑是极为有利的。 刘文秀甚至认为如果这些政策能够在全国范围内顺利推行,那么所有的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李定国不确定事情是否真会如此发展,但他明显感觉大明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这和他记忆中的大明截然不同。 让他有一种置身梦境的感觉。 突然就在这时,房门被猛地推开,进来的不是别人,而是刘文秀。 “定国,快起来!刚才锦衣卫来人,说要带我们去城外转转。” 刘文秀一进门就开始招呼李定国。 此刻的刘文秀,早已没有了昨天的萎靡不振,整个人好似精神焕发一般热情高涨。 因为他从昨天的《大明日报》中,敏锐地察觉到了大明如今的变化,觉得大明并非无药可救。 因此他已经做好了自己的决定,那就是他要去辽东当武将,然后一步步向上晋升,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虽说当初跟着张献忠造反时,从未想过有一天会被朝廷招揽,但事到如今,他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李定国没有说话,而是直接从床上坐了起来。 他昨晚睡觉的时候连衣服都没脱,倒是省了穿衣服的时间。 这时,门口的店小二适时出现,手里还捧着一盆热水和毛巾,热情地说道: “客官,请洗漱一下吧。” 李定国也不客气,等小二将热水和毛巾放在桌上之后这才走了过去,简单洗了把脸,然后随手擦了擦。 随即便和刘文秀一起走了出去。 来到楼下,他发现自己的几个同伴都已经在那里了。 同伴们看到李定国和刘文秀过来,纷纷热情地打招呼。 随后,店小二又热情地送上早餐。 而在他们身边,始终站着一些身材高大、面容冷冽之人。 尽管他们刻意掩饰,但李定国一眼就看出,这些人皆是锦衣卫。 不过李定国装作没看见,自顾自地吃起早餐,其他人也同样如此。 经过一天一夜的深思熟虑,他们心中其实已经有了盘算。 既然大明的太子殿下愿意给他们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那他们自然也是愿意接受的。 不就是去辽东吗? 不就是和建奴作战吗? 去就去,有什么可怕的! 一行人吃完早餐后,身着便装的锦衣卫也不说话,只是突然站起身来,做了个请的手势。 李定国等人随即便走了出去。 随即,锦衣卫们带着李定国一行人径直往城外走去。 快走到城门口时,李定国突然发现了什么,目光不由自主地望向城门口的城墙。 只见城墙之上,赫然飘着一个巨大的球体。 “这是什么东西?怎么能在天上飞?” 一个农民军将领忍不住惊讶地问道。 前面的锦衣卫听到这话,嗤笑一声,并没有做出任何解释,心里只是嘲笑着: 真是一群乡巴佬! 倒是一旁的刘文秀,之前在《大明日报》上看到过关于热气球的介绍,当下便解释道: “这东西我在《大明日报》上见过,应该叫热气球。” “其原理较为复杂,我也难以详细说清,不过,这玩意儿主要用于军事侦察,据说站在热气球上,可以俯瞰周围十里内的所有情景。” “在之前的辽东之战中,这东西可是发挥了大作用,建奴的一举一动,都在明军的掌控之中。” 李定国听了刘文秀的话,这才想起昨天刘文秀确实提过热气球的事情,只不过当时他并没有太在意而已。 不得不说,热气球的出现给了他极大的震撼。 特别是当听到刘文秀说站在上面能俯瞰周围十里内的所有场景时,他更是觉得这东西实在是太厉害了。 因为只要有这个东西,就能轻松抢占先机,所有的阴谋诡计都将无所遁形。 想到这里,李定国忍不住又多看了几眼。 随后,一行人直接出城,然后便直奔京营而去。 李定国等人并不知道他们要去的地方是京营,看到城外的景象,李定国笑着调侃道: “怎么?这是要放我们走吗?” 为首的锦衣卫冷哼一声,回应道: “你可以试试逃走,不过我保证,不出片刻,你们必死无疑。” 李定国冷笑一声,也懒得再跟他争辩。 很快,他们便来到了京营营。 接待他们的不是别人,正是英国公世子张世泽。 为首的锦衣卫见到张世泽,立刻恭敬的拱手说道: “世子爷,按照太子爷的吩咐,人带到了。” 张世泽显然知道朱慈烺昨晚的交代,因此点了点头,然后冲着李定国等人招手道: “行了,跟我进来吧。” 紧接着,李定国等人跟着张世泽一起走进京营,直接来到了演练场。 此时,众多士兵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操练。 骑兵们骑着骏马,练习马上射击,步兵们则在对着靶子练习射击。 还有一些人正在做着体能训练。 不得不说,现在的京营已经和之前完全不一样了,因为他们很少再使用冷兵器练习了,现在主要操练的都是燧发枪。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李定国等人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他们可没有忘记之前在和左良玉战斗的时候,左良玉的火铳队可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眼前的场景与那时又有着天壤之别,左良玉的火铳队不过只有一百人左右,而这里操练的士兵足足有几千人。 当他们扣动扳机时,那震耳欲聋的声音汇聚在一起仿佛滚滚雷鸣。 而且这里的士兵们采用三段式射击法,子弹密集的有些吓人。 有人大致估算了一下,仅仅片刻之间,就能打出几千发子弹。 这要是放在真正的战场上,瞬间就能造成几千人的伤亡。 除此之外,骑兵使用的火铳也让人惊叹不已,因为这些短小的火铳显然是专门为骑兵设计的,能够让他们直接在马背上熟练地装填射击。 其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看着李定国等人惊讶的模样,一旁的张世泽忍不住嘲笑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