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果然,信是由朝鲜国王亲笔所写,使用的也都是汉字,字里行间都在诉说着朝鲜虽名义上归顺建奴,但内心一直渴望重回大明怀抱,希望大明能够派兵相助,还表达了诸多感激之情。 朱慈烺看完信之后没有太多的情绪波动,因为这都是他预料之中的事情。 随即,他看向眼前的朝鲜使臣说道: “你们的请求本宫已经知道了,但你们恐怕不知道,就在不久之前,建奴已经向大明求和了,大明也答应了他们的求和,如今建奴已经算是大明的藩属国了。” “在这种情况下,大明也不好再出兵帮你们对付建奴了。” “毕竟作为宗主国,大明怎能做那背信弃义之事?” 什么? 听到这话的时候,这些朝鲜使臣瞬间就愣住了,因为他们真的不知道这事儿。 这其实也不怪他们消息不灵通,主要是他们从朝鲜出发的时候这件事还没发生。 因为那个时候双方的战争刚刚结束,他们只知道大明打败了建奴,其他的一概不知。 可现在,当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他们只觉得五雷轰顶! 不是 建奴怎么这么不要脸啊? 打不赢就臣服,现在居然也成为了大明的藩属国,那他们怎么办?这一趟不是白来了吗? 毕竟朱慈烺说的没错,哪有宗主国主动进攻藩属国的? 一时间,这些朝鲜使臣也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了。 毕竟从法理上来说,朝鲜现在已经不是大明的藩属国了,而建奴才是大明的藩属国。 然后他们现在却要求大明去向自己的藩属国发动攻击,这不是扯淡吗? 一瞬间,店内的气氛变得有些尴尬了起来。 就在朝鲜使臣们不知道该如何开口的时候,朱慈烺突然又开口了: “不过众所周知,建奴一直都是狼子野心之徒,所以对于他们所谓的臣服,大明其实一直抱有怀疑态度,因此大明也不是不能帮你们。” 听到这话的时候,朝鲜使臣们只觉得眼前一亮,好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 有几个反应快的使臣赶忙说道: “殿下说的没错,建奴向来都是狼子野心,他们的臣服都是假的,只要给他们一些时间,他们一定会再次反叛的。” “对于这种逆贼必须除之而后快,不能给他们丝毫喘息的机会。” 说这话的时候,朝鲜使臣们一个个咬牙切齿,很明显他们是真的对建奴憎恨到了极点。 本来之前他们被建奴打败的时候,建奴就对他们的国家进行了一番掠夺,大量的金银珠宝、粮食、马匹、人口全部都被掠夺到了辽东。 导致无数朝鲜百姓流离失所,饿死者更是不计其数。 如今经历了辽东惨败之后,建奴对他们更是残忍到了极点,就在他们出发的前一天,建奴还对他们的国都进行了一次大扫荡,又掠夺了不少的金银财宝和人口。 毫不夸张的说,现在他们真的是连饭都吃不起了。 这还是他们这些当官的处境,至于那些平民百姓,那就更是没法说了。 当然,建奴并不在乎他们的性命,他们只在乎自己! 与此同时,朱慈烺也假装正在思索着什么。 虽然计划是一早就定好的,但也不能就这么直接说出来,做做样子还是很有必要的。 而朝鲜使臣们也是连大气都不敢出,目光一直都盯着朱慈烺。 虽然眼前的朱慈烺只有十三四岁,还是一个少年模样,但此时此刻却没有人敢小瞧他。 毕竟他们之前可是听说了,这位太子如今可是在监国,朝廷的一切事物他都可以做主! 片刻之后,朱慈烺终于好像下定了什么决心,缓缓开口说道: “既然如此,那么本宫决定派兵支援朝鲜。” 听到这话的时候,朝鲜使臣们瞬间心中大喜,连忙高呼道: “大明太子陛下圣明!大明皇帝陛下万岁!” 此时此刻,他们都快感动哭了,果然大明才是亲爸爸啊! 儿子有难立刻就会出兵救援,比那个只会抢劫他们的建奴可是好太多了! 就在这时,朱慈烺又补充道: “诸位,本宫虽然答应了会派兵去救援朝鲜,但是要派多少兵马、要派谁去,还是需要进行商议一番的。” “在这期间诸位还是先在大明待几天吧,等到事情决定之后,本宫就会派人通知你们。” 朝鲜使臣们听了这话也没什么好说的,毕竟他们也知道调兵遣将向来都是一件麻烦的事儿,更何况还是远赴海外这种级别的战争呢? 而且皇帝还不在这里,这件事情肯定要和皇帝商议的。 想到这里,朝鲜使臣们赶忙又道: “臣等明白,多谢太子殿下。” 朱慈烺没有说话,只是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可以下去了。 紧接着,朝鲜使臣们这才退了下去。 等到朝鲜使臣们离开之后,朱慈烺笑着看向眼前的几位内阁大臣说道: “诸位,事情的发展跟我们之前谋划的差不多。” 几位内阁大臣听了这话也是笑了起来。 因为一切都在计划之中! 就在这时,朱慈烺突然开口问道: “对了,昨日不是让你们推选此次出征的将领人选吗,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薛国观听到这话,从袖口掏出一份折子,然后恭敬地说道: “回太子殿下,臣等昨天和兵部尚书李邦华李大人商量了一下,最终确定了一些名单,还望太子殿下过目。” 紧接着,这份名单便被王承恩递给了朱慈烺。 朱慈烺打开看了一下,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别人,正是天津总兵曹友义,然后是黄蜚,再然后是郑芝龙。 在他们后面的,则是广东水师、浙江水师,以及一些他连名字都叫不上来的官职和名字。 无一例外,都是水师将领! 事实上内阁大臣们当然知道曹友义和黄蜚是动不了的,但反正只是推荐而已,他们也就把这两个人的名字加了上去。 当然,朱慈烺也不在乎,因为他心里早就有了一份自己的名单。 之所以让内阁准备这份名单,也只是走个过程而已。 因此朱慈烺只是大概看了一下,然后便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