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紧接着,仿佛无穷无尽的天罡真气,凝聚成一团团青碧光华,自那裂隙中涌现,仿若天河倒倾,贯向天柱峰顶。 徐行囟门处,忽地显出一条虚淡人影,只一晃,便来到天柱峰上数十丈处,将这些天罡正气尽数融入体内。 眼见此情此景,厉工不由得全身一震,眼中流露出不敢置信的神色。 “这、这是如何办到?” 厉工出身魔门,曾经也擅长精神之道,后又转修了“紫血大法”,凝练“碧血青天”、“万古丹心”,在炼体之道更卓有建树。 并且,他也曾亲眼见识过,徐行和铁木真以肉身对撼,互拼拳脚,在方寸间打得天翻地覆的场面。 那时的徐行,宛如巨灵天神降世,举手抬足间溢散开来的劲力,坚固如战神殿都难以承受。 所以厉工很清楚地知道,想要如徐行这般,将练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非“灵肉合一”不可,但他竟然能够令神魂出窍? 这究竟是什么武功? 紧接着,更令厉工惊讶的一幕,出现在他眼前。 徐行那一具没了神魂坐镇,本该是一具空壳的肉身,竟然缓缓站了起来,并且拉开了一个拳架子?! 徐行手臂撑圆、脚下撑圆,腰拧成圆、背膀鼓圆,头颈如鹅弯曲成圆,全身上下,无一不圆、无一不弹。 这正是昔日在大明王朝世界,朱天都所用的“忽雷架子翻天手”,张三丰只一见这个脱胎于太极刚圆劲的拳架子,就知道徐行对“太极之道”,亦有属于自己的理解。 除了纯粹的肉身拳架外,徐行眉心天庭,以及小腹下丹田,分别腾起两股性质截然相反的真气。 一者纯阳,一者纯阴,在他身后融汇成一张略有模糊,五色流转的黑白太极图,太极图中,更隐隐显出一头似龟似蛇的灵兽。 如果说方才厉工是不敢置信,那现在就是完全地不可思议,他根本想不到,为何徐行神魂离体后,肉身竟然能自行动作。 最为可怖之处在,肉身不只是能够自行动作,甚至还可以独自运行起,一门同神魂全无关联的功法?! 此人体内,莫非当真有神灵坐镇? 这“无法无念”的境界,正是徐行敢于答应张三丰,并且由衷认为,自己能在最短时间内,练成“真武七截阵”,与铁木真站在同一台阶的底牌。 进入无法无念之境后,徐行的神魂不仅能更高效的采集天罡正气,肉身亦能同步演化太极意境,从“三丰血经”入手,触类旁通地感悟身前这位三丰祖师的真武太极拳,以至真武七截阵。 在厉工看得瞠目结舌、目瞪口呆之余,张三丰虽然已将全部的心力,都凝聚于徐行之身,以防出现丝毫意外,心中却也有些震撼。 张三丰此刻已经差不多看出来,为何徐行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便迈入两门绝世神功的门径,并且一路高歌猛进,甚至是直冲云霄。 诚然,“九霄真经”、“真武七截阵”乃是两门极其深奥的武学,蕴含了他张老道近三个甲子的武学智慧。 但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这两门武学,都有各自的渊源。 “九霄真经”所代表的阴阳并济之道,徐行本就不陌生,又能以神魂出窍,上游青冥,领悟经中真意,采集“天罡正气”的速度自然是极快。 至于“真武七截阵”中蕴含的真武法念、太极之道,徐行都不算陌生,上手并不困难。 徐行的超强领悟力,不只是来源于自己的精神境界,亦来自于过往经历中,学习过的一切的武学。 在走过三个世界后,徐行越来越意识到,尽管所谓的世界背景、历史时代不尽相同,但是其中武学却永远有共同处。 尤其是在涉及到精神、意境、气势等一系列玄妙存在的武功上,更是如此。 只要具备足够的深厚底蕴,提前接触过类似武学,就算是当前世界的神功绝学,徐行亦能轻松上手,便是这个原因。 这也是为何,道门武学固然高深莫测,徐行也不愿改易道路。 因为对他这种行走诸天的旅者来说,只有具备超强适应性的武学根基,才能在每个世界中得到最多的收获。 不过,徐行过往的一切积累,也只能帮他到这里。 接下来勾连北方玄武七宿,牵引星力为己用,化身真武大帝这一步,便是徐行此前从未遇见过的关隘。 好在,虽然没有一模一样的经验,但徐行终究是参详过“斗转星移”、“山河潜龙诀”。 最重要的,乃是他体内那一道,源于战神殿星图的浩大真气,三者结合,徐行便能暂时用心神、真气复现出漫天星空。 念及此处,徐行肉身中四万八千个毛孔齐齐张开,阴阳二气混同为一,形成一股有如周天星斗般,浩瀚无垠、苍茫壮阔的气机。 神魂亦睁开眼,拂袖垂落一片天罡正气,两种气机相互交融,竟而在天柱峰顶端,衍生出一片灿然星辉。 原本在天柱峰山脚修养生息的诸位正道宗师们,忽地见到天穹处,出现了某种奇异变化。 如今正是下午时分,天朗气清、云海开阔,尤其是在天柱峰这地界,由于十阳真气的影响,阳光显得格外炽盛浓烈,金光万丈。 可此时此刻,玉宇澄清的碧穹天幕中,倏然闪烁起一连串星辉,这星光本是在漆黑夜空中,方能隐约可见,如今却变得无比明亮。 俗话说,月明星稀、众星拱月,就是说只有月上中天,众星便只能沦为明月之附庸,衬托其光芒。 更遑论现在悬挂天心的非是月亮,而是普照一切众生、光明无量的太阳? 但今天却不一样,哪怕是烈日骄阳之光,竟也遮蔽不了众星的辉芒。 至少在天柱峰方圆五里处,越来越亮的星光,已经成为此处最引人注目的耀眼存在。 浪翻云、厉灵等七位修行过“真武七截阵”,曾经勾连过“玄武七宿”的宗师,都不由得瞪大了眼,感受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吸引力,自头顶传来。 好似有人以一己之力,将万古星空,从无限遥远的宇宙深处,硬生生拖拽到人间,要与太阳争辉,所以他们勾连星力,才会如此轻松。 以周身真气,复现星图后,徐行的全部心神,便似是凝为一枚芥子,驰骋宇宙、遨游星海,寻找玄武七宿的方位。 这个过程并没有消耗很长时间,但是徐行在找到玄武七宿后,很快就遇见了意料之外的麻烦。 玄武之性,玄冥幽暗,静若深渊,动如流水,又身居龟蛇二相,动静阴阳,生死玄机,尽在其中。 是以,玄武星力乃是四象二十八宿中,最具变化之能者,肖水之形质,渊深似海。 可徐行的性子,不说是嚣张跋扈、张扬放肆,至少也是昂放奋发、勇猛精进,和玄武内敛之性,差了何止十万八千里。 以如此性情,想与玄武星力共鸣、勾连,实在是千难万难,只能用水磨工夫,一点点地去磨。 但对徐行来说,这法子根本就是削足适履。 在他看来,只有“真武七截”纳入自身武学体系,才算是成功,若是为了这门武学,改易自身性情,那便是本末倒置。 不过好在,徐行这一世虽然还未到三十,经历却已颇为不凡,很快便回忆起来一件事,那是他这一生,极其难得的隐忍、内敛之时。 他当年在大明王朝世界,曾以四炼大成之身,与已成就宗师的朱婆龙狭路相逢,被对方一拳击败,坠入海中,几乎濒死。 徐行即便侥幸逃生,返回掀潮馆后,亦养伤足足三月,才能下床。 以徐行如今的神念修为,自然能够清晰回忆起来,那一日坠入海中的危险情形,以及缠绵病榻足足三月的惨痛经历。 回忆起这一切后,徐行又以魔门操纵负面情绪,衍生阴魔浊念的手法,刺激这股情绪。 刹那间,他好似回到了那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的海渊,以及满是药味和血腥气的病榻,身躯更是近乎支离破碎,连呼吸都像是在与天争命,无比艰难。 那些日子积累的不甘、愤怒、无力、痛苦,尽数从心底里翻了出来,像是压抑数万年的火山熔浆,在地底涌动,等待出世。 但是,还不够。 毕竟徐行早已亲手斩杀朱婆龙,更在大明王朝了却遗憾,只凭这一件旧事,还不足以令他陷入以往那种境地。 那么,还有什么? 念及此处,徐行眼中,忽地浮现出了师父岳蹈海,以及师兄无崖子的面容,这些都是他曾经真正无能为力的遗憾。 岳蹈海与朱天都公平一战后,虽然一身拳术十去七八,却也能勉强保住性命,更死于海祸前夕,可算寿终正寝。 无崖子则是因挚爱之死,了无生趣,才会选择在尽完自己身为逍遥派掌门的职责后,坦然赴死。 严格来说,这两件事都和徐行没有关系,他也无法改变,但遗憾难免。 在魔门大法的染化下,这种遗憾不断放大,徐行浑身气质亦逐渐变得压抑、内敛,好似九重之渊,难以度测。 就在此时,从无尽星空深处,终于传来一阵若有若无的呼唤,而徐行那幽深如渊海的心境中,更是涌现出层层波动。 那并非是任何外力所导致的结果,而是一种静极生动、由死转生的自然变化,真武太极之道,尽在其中矣。 这一刻,无论是立于天柱峰顶端的张三丰、厉工,还是站在山下,眺望峰顶的诸位正道宗师,都清晰地看见了一幕。 无垠星海中,北方星域骤然大亮,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星光灿然交织。 明亮星光中,一头庞然大物,终于显化而出,龟蛇交盘、阴阳并济,正是玄武之相! 于此同时,徐行的神魂亦睁开眼,以魔门大法,引动阴魔念头,虽然能够令他趋近玄武七宿,但随之而来的反噬,亦需要徐行自行承担。 并且,按照徐行和张三丰的设计,一旦真武七截阵成就,那他体内无法与之兼容的浊气,便会与之进行对抗。 现如今,在情绪反噬的那刹那,徐行体内那融汇了劫魔天与欲念阴魔,作为“五脏庙”地基的雄浑浊气,便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剧烈震荡。 好在,徐行仍是准备了后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