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周诗禾笑着点头。 李恒同麦穗对视,有些不敢置信,同时说:“好巧!!!” 叶宁问:“什么好巧?你们俩怎么这反应?有什么不对?” 麦穗说:“他也是端午节的,和诗禾同一天生日。” 李恒问周诗禾:“你是69年的?” “嗯。”周诗禾嗯一声。 李恒站起身,伸出手:“来,诗禾同志,太巧了!咱们握个手,我也是69年的。” “哇!真的假的!你们俩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啊。”叶宁跳起来咋呼! 这下子,连一向波澜不惊的周诗禾都有些意外,有些错愕,放下书,很给面子地跟他握了握。 李恒道:“同年,这可是缘分欸,以后多多照顾。” “嗯嗯。”周诗禾会心一笑,难得的用两个语气词。 好奇的李恒本想问问对方出生时辰,但想想放弃了。 因为生辰八字是一种机密,轻易不示人。 随后他问叶宁:“你呢?” 叶宁说:“我正月初一。” 李恒眉毛一挑:“这么正?那你这生日亏了啊,我小时候都是惦记过生日吃顿好的,你这大年初一什么都有的吃,亏!” 叶宁好奇:“你生日一般吃什么?杀鸡?还是吃大餐?” “晕,哪有这么奢侈,一般都是两个红皮鸡蛋。” 李恒说:“就是用红纸包着鸡蛋蒸熟,象征喜气,你可别这眼神,对我们小时候来说,过生日有两个鸡蛋吃,已经是天大的恩情了。” “切!我还以为是什么好东西,鸡蛋我从小就吃腻了。” 叶宁吐槽吐槽,稍后觉着有些不对劲:“哎,不对啊,你家境既然这么差,那为什么上大学还租得起这房子?” 很显然,叶宁还没去了解过庐山村的历史和底蕴,还没懂能住这里的人代表着什么? 见闺蜜终于察觉到了端倪,麦穗和周诗禾齐齐把目光对准李恒,想看看他怎么去自圆其说? 李恒撇撇嘴:“小时候家境差?就代表大了家境还差吗?姑娘,你是活在什么年代哪,现在都改革开放好多年了,还有这想法? 女大十八变听过没,麦穗和诗禾同志小时候保准玩过泥巴糊糊,你看看现在她们俩长得,比花都好看,我家和这差不太多。” 周诗禾:“” 麦穗:“” 叶宁问:“你家很有钱?” 李恒回答:“很有钱谈不上,但基本花销不缺。” 刚还就钱的事被余老师给奚落了一顿,现在当着周诗禾和麦穗的面,哪还敢炫耀钱,不得尴尬死嘛。 叶宁四处环顾一圈,嘀咕:“那你读个书,也没必要专门租个房吧。” 李恒下巴朝周诗禾呶呶:“我又不是唯一,诗禾同志也租了有。” 叶宁瞧瞧他,又瞧瞧周诗禾,“你们俩不一样,诗禾要练习钢琴,以后还打算参加国际大赛的呢,你租房不是浪费么?” “谁说浪费?我租房一是为了自己舒服,二是为了谈恋爱,三是为了以屋会友,跟你们结交。”李恒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瞎掰扯一番,叶宁见说不过他,就转移话题:“你在书房干什么?” “瞧你这问题傻的,在书房还能干什么,当然是看书了。”李恒回答。 “那也不用天天看,时时看啊。”叶宁仍然疑惑。 李恒靠着沙发:“这你就不懂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现实里看美女看得次数多了,容易被挨揍,书中我随便看,想怎么看就怎么看。” 叶宁惊讶:“你关起门,原来是看黄书呀?” “我!”李恒憋出内伤。 麦穗和周诗禾互相看看,轻笑出了声。 “李恒!老李!” 就在四人围着闲聊的时候,楼下忽然传来喊声,一听就是编辑邹平的。 李恒看看表,都10点多了,这个点来干什么? 带着疑惑,他快速下楼开门。 结果门一开,嚯!成捆成捆的书堆放在门口,粗粗扫一眼,起码几百本。 邹平见面就拿出清单说:“老李,这是我按你列的清单买的,一本不差,总共412本。” 李恒问:“你怎么弄过来的?” 邹平指指巷子口,“面包车停在外面,这些书是我抱过来的。” 李恒有些过意不去:“这么多书,你应该早点喊我,我来帮忙容易多了。” 邹平嘿嘿笑着,没回答,很显然他主观上觉得李恒一身书生气,不适合干苦力活。 “邹编辑,辛苦你了,喝杯热茶吧。”跟下来的麦穗见状,很快就倒了一杯茶来。 邹编辑?编辑?叶宁狐疑地看向邹平,心里冒出一串问号。 “谢谢,谢谢!”邹平确实渴了,连着道两声谢谢后,捧起杯子一口二干。 麦穗说:“我再去给你倒一杯。” “不用,等下再喝,我先搬书。”邹平摆摆手,弯腰开始搬书。 李恒跟着一起。 农村出身的叶宁撸撸袖子,不用招呼,已经不请自来,搬动的书不比两男人少。 见麦穗和周诗禾要帮忙,李恒阻止了,“哎哟,算了算了,俩姑奶奶,你们俩这手一看就娇贵的很,没干过重活。 这搬书就交给我们,你们去书房帮我分类码堆吧。” 叶宁无比认同这话:“就是就是,你们俩手上茧都没,哪像我,六七个,妥妥一农妇。” 麦穗其实没什么,她是能干点重活的。不过她知道闺蜜确实手比较珍贵,毕竟要弹钢琴,于是没矫情,拉着周诗禾去了书房。 400多本书,上下楼,三人搬了好些个来回才弄完。 末了李恒问:“老邹,是不是遇着事了?怎么这个点送过来?” 还真猜对了。 邹平说:“家里出了点事,我得回去一段时间,明早就走,这些书刚好今天买齐了,就想着早点给你送过来。” 听到出事,李恒关心问:“要不要帮忙?” 邹平婉拒,稍后陈述:“老母亲病重,可能熬不过了,我得回去守着送终,尽最后的孝道。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过来,没个具体日子。 晚上接到家里电话后,我就寻思赶时间把书给你尽早送过来。我知道这些书是你为了下本书写作用的,不能耽搁太久。” 下本书?写作?叶宁脑海中的问号再次多一整排。 李恒点头,“成,谢谢你老邹,大晚上的,麻烦你了。” “没事,没事,我们谁跟谁啊,还讲这个。”邹平到底是一30来岁的小伙,说话行事跟廖主编他们有着很大区别。 又喝了一杯茶,临走前,邹平犹豫着问一句:“你下本书大概什么时候动笔?” 闻言,麦穗看着李恒。 周诗禾也望向他。 叶宁眼睛眨啊眨啊眨,跟风走,看过去。 迎着四双眼睛,李恒说:“有一些思路了,不过目前还在找资料,保守得准备3个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