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初登讲台,暗流涌动(三章合一)-《入伍被叫三爷爷?司令为我颁军功》


    第(3/3)页

    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其他三人的赞同。

    他们仿佛已经看到苏寒在演练中被他们的“绝对实力”碾压,灰头土脸认输的场景。

    很快,一份由拉尔森牵头,多名四年级精英学员联名签署的演练申请,正式提交到了战术系和训练基地。

    申请理由冠冕堂皇:“为深化对苏寒教官所授‘非对称战术’理论的理解,检验其在近似实战环境下的可行性与局限性,特申请组织此次针对性对抗演练。”

    约翰逊少校收到申请后,眉头紧锁。

    他当然明白拉尔森等人的真实意图,这分明是一场借题发挥的“复仇之战”。

    他本可以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或“资源调配”为由驳回,但转念一想,这确实也是一次极好的教学观摩机会,能让学员们更直观地理解不同战术体系的碰撞。

    他决定将申请提交给系主任和训练基地负责人共同裁定。

    出乎约翰逊的意料,高层对此事颇为重视。

    一方面,他们也想看看这位声名鹊起的华夏教官的实战指挥能力;

    另一方面,这也符合西点鼓励竞争、贴近实战的训练理念。

    经过简短讨论,申请竟然被批准了!

    演练时间定在一周后,地点位于西点军校专属的战术训练基地,一片包含山地、丛林和部分模拟城镇的复杂地域。

    当约翰逊少校将正式通知告知苏寒时,特意观察着他的反应。

    “苏寒少校,这是拉尔森等学员提出的演练申请,已经获得批准。你将作为蓝军指挥官,指挥一个加强排的轻步兵分队,约40人,由其他年级自愿报名及部分教官扮演.”

    “对抗拉尔森指挥的红军一个机械化步兵连,加强,约120人,配备步战车、坦克排及陆航支援。演练想定红军清剿,蓝军游击抵抗。你有什么意见吗?”

    苏寒接过通知,快速浏览了一遍,脸上没有任何意外的表情,仿佛早已预料。

    他抬起头,目光平静地看着约翰逊:“我没有意见。这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教学机会。”

    他的镇定让约翰逊少校再次感到惊讶。“你需要时间熟悉地形和你的部队吗?演练规则是……”

    “规则我了解了。”苏寒打断道,语气中带着自信,“一周时间,足够了。”

    ---

    对抗演练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瞬间传遍了整个西点。

    “听说了吗?拉尔森他们要跟那个华夏教官苏寒真刀真枪地干一场了!”

    “兵力对比三比一,还有装备代差!苏寒教官这次压力大了!”

    “他课堂上讲得头头是道,正好看看实战怎么样!”

    “拉尔森他们明显是憋着劲要报仇啊,肯定不会留手。”

    “我看悬,装备差距太大了,轻步兵怎么跟装甲部队打?”

    舆论几乎一边倒地看好拉尔森率领的红军。

    毕竟,在大多数人看来,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技巧都是徒劳。

    拉尔森一方更是信心爆棚。

    他们拿到了演练地域的详细地图和蓝军兵力配置,开始紧锣密鼓地制定作战计划。

    他们的战术核心简单而粗暴:利用装甲部队的机动性和防护力,沿主要通道快速推进,占领关键节点;

    同时利用无人机和前沿观察所构建侦察网,一旦发现蓝军踪迹,立即召唤炮兵和陆航火力进行覆盖打击;

    步兵则负责清剿顽固据点和保护侧翼。

    他们力求以泰山压顶之势,在最短时间内将苏寒的“游击队”碾碎。

    “在绝对的火力面前,他的那些小把戏无处遁形!”拉尔森在战前部署会上意气风发。

    与此同时,苏寒则显得异常低调。

    他带着他那只由志愿者组成的“杂牌军”,包括一些对非对称战术感兴趣的低年级学员和几位充当顾问的教官,进入了演练地域进行实地勘察。

    他一反常规,并没有花太多时间在传统的防御阵地上,而是带着队员们反复穿行于密林、峡谷、溪流以及废弃的模拟建筑之间。

    他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手抚摸岩石和树木,用仪器测量风向、湿度和可能的电磁干扰区域。

    他关注的不是哪里适合固守,而是哪里适合隐蔽、伏击、迂回,以及哪里是对方重型装备的障碍区。

    他根据队员的特点进行了编组,强调了小群多路、独立作战、分散配置的原则。

    他亲自讲解了如何利用环境伪装,如何设置诡雷和陷阱,如何建立简易观察所和通讯节点,甚至如何利用地形制造“鬼影”迷惑对手。

    他的讲解细致入微,仿佛对这片土地的每一寸都了如指掌。

    “记住,我们的优势在于‘隐’和‘变’。”

    苏寒对围拢在身边的队员们说道,“不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我们的目标是他们的指挥体系、后勤节点和关键装备。就像水银泻地,无孔不入;就像附骨之疽,挥之不去。”

    他的冷静和自信感染了这些原本有些忐忑的队员们。

    他们开始相信,这位年轻的华夏教官,或许真的能带领他们创造奇迹。

    演练前夜,双方厉兵秣马,空气中弥漫着无形的硝烟味。

    拉尔森一方志在必得,苏寒一方则暗藏机锋。

    一场围绕课堂理论展开的实战检验,即将拉开序幕。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