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核反应堆-《战争之父》
第(2/3)页
“唉,强壮也不过是虚的。算了,既然我自己不能强壮,但我可以让我们的军队强壮。这也算我自己强壮了,你说是不是?不废话了,马上工作要紧。等会呗孙浩现,肯定会把我抓出去的。”
6扬说着,按照墙上的指示,朝二级防护室走去。
核反应堆是核潜艇防护最高级别的地方,孙浩又怎么能想到那些禁制对于6扬来说,形同虚设呢?
一层、二层、三层、一直到核心的第五层都比较安静,第六层的输出端噪音最大。
6扬一路行去,畅通无阻。他一边详细研究,一边记录,一边向前进。最后,来到核反应舱的中心。
越往里看,6扬的心情越烦躁。
这里所有设备维护非常到位,但是毕竟是二十年的设备了,显得陈旧了很多。而且设备远没有现在那么精简。
这两座冷水核反应堆是中国按照世纪初期核反应堆技术的应用,更是落后现代技术起码有五十年。反应堆体积过于庞大;冷水管受材料和加压储蓄罐的限制,行进路线太复杂,不够简洁;另外为其循环系统占据全部体积的三分之一,大大地浪费了潜艇有限的空间。
从原理上看,它融合了俄罗斯和美国两国当时最先进的技术,从整体的设计和布局上也能看出端倪。这才是6扬最觉得烦躁的地方。
美国人最讲究效率,设计额度系数都比较小;俄国人最讲究放大战争功效,设计系数一般都非常大。二者各有千秋,属不同的风格。但要把这两种极端风格捏合在一起,寻找平衡点的话,很容易造成各个系统在非常情况下的冲突。
比如说,核反应堆控制棒的安全进给度的设置。控制棒进入反应堆越深,链式反应的剧烈程度就减弱,产生的热能就小;反之亦然。如果按照美国人的设计的负荷度,由此参数就会影响到系统其它所有的设备负荷参数都按照这个比例计算。但是里面如果增加了俄罗斯的设计风格,那他的设计负荷最少都在2倍~3倍以上。两种类型设备连接在一起,就产生材料、紧急情况运转等等的冲突。尤其是在反应堆是俄罗斯风格,辅助设备是美式风格的时候,这个矛盾就更加突出。
站在这座俄罗斯设计风格的核反应堆高架平台上,看着控制棒在电脑的控制下上下起伏,不断地调整这反应堆里核反应的中子浓度,6扬认真地看着,认真地思索着,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次抖动。
5oom的核反应堆,按照设计书上标明是1.6倍负荷余量,但是从现场设备上看,控制棒的伸缩长度还以加大3o%,这就是设计者在选型上对自己设计的信心问题,顾虑安全性能上多了一点的缘故。
胡蒙见6扬站在那里不动,也不敢打扰他。他跟龙振海有很多年了,知道一个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最怕别人打断思路。所以他选择站在入口,一边欣赏核反应堆的雄姿,一边注意又没有人接近这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