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一点都不软乎,当枕头都觉得硌得慌。 说什么也要明天找个地方,挖个坑埋点土,数个一二三四五。 两幅骨头埋下土,然后啥也不用管了。 旁边放在两具骨头,白小杰神游天外。 “嘎~嘎~嘎”“嘎~嘎~嘎” (这可不是鸭子的嘎嘎叫) 白小杰一个激灵,扭头四处看了一下,刚才似乎有什么声音。 上下牙齿对牙齿,这是咬合的声音。 低头看了一下两具尸骨,嘴巴位置一张一合。 人类冷的打哆嗦,也会是这个表情。 “是你救了我们?” 白小杰点点头,这声音直接出现在脑海。 “多谢前辈救命之恩!” 白小杰开口:“什么前辈不前辈的,我只是一个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凡人。” “那,还是谢谢你了,能量不多了,我们也该继续沉睡了。” 还没等白小杰继续询问,两具骨头没了反应。 收到系统空间,管他是不是白骨成精。 既然没啥恶意,那就说明,这两具骨头不是忘恩负义之辈。 收留两具骨头架子也不是什么坏事,医院可收留了不止一具两具的。 果然人吓人,吓死人,骨头吓人,也是挺可怕的,虽然是在大白天。 想着反正也是无聊,一个人说起了绕口令。 “钓鱼要到岛上钓,不到岛上钓不到。” “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 (以上嘻嘻嘻,是绕口令,只不过这货没好好念。) 【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谁能说准四十、十四、四十四,谁来试一试,谁说十四是四十,就打谁十四,谁说四十是细席,就打谁四十。能不能好好念?】 “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 【对嘛,这样才听着舒心!】 “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嘻!” 小样儿,还治不了你了,说话老是说一半,打倒断章狗。 【不听不听~不行啊,魔音贯耳啊!】 “服不服?” 【墙都不服,舅扶你!】 “行了,这里还有楼来,听不听?” 【大爷,错了,真的错了,饶了人家吧!】 “嗷~你要听呀,既然你诚心诚意的请求了,那就大发慈悲的告诉你。” “刘奶奶找牛奶奶买榴莲牛奶,牛奶奶给刘奶奶拿榴莲牛奶。 刘奶奶说牛奶奶的榴莲牛奶不如柳奶奶的榴莲牛奶,牛奶奶说柳奶奶的榴莲牛奶会流奶。 柳奶奶听见了大骂牛奶奶你的榴莲牛奶才会流奶。 柳奶奶和牛奶奶泼榴莲牛奶吓坏了刘奶奶。” “刘来来找牛来来买楼兰流来,牛来来给刘来来拿楼兰流来。 ……” 【精神污染啊喂,不要念了,不要念了。】 “扭来来和纽来来泼楼兰流来吓发i呢刘来来。” 【不行了,不能几视呢!】 “咋样是不是带歪了,说一声榴莲牛奶!” 【楼兰楼来~楼来楼脸~楼念楼来~】 “继续啊。”白小杰捂嘴偷笑,又发现了折磨小婊砸的新方式。 等等,口音似乎在潜移默化的变化。 “流来,扭树,牛娘(刘娘),刘郎(牛郎)……” 【嘿嘿~把自己自己带沟里了吧!】 于是,白小杰练习了一个下午的绕口令,才总算可以直视牛奶奶与刘奶奶和柳奶奶。 l(讷勒)总算是掰正了。 b、p、m、f、d、t、 、l、g、k、h、j、q、x、zh、ch、sh、 、z、c、s、y、w。 (播、泼、摸、佛、得、特、讷勒、哥、科、喝、鸡、气、西、知、吃、狮、日、字、刺、丝、医、屋。) 【不赖呀,声母表都能记下来。】 “母星的精髓可不能落下,俗话说得好: 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是俗话?这分明是古诗。】 “切,亲不亲,故乡的人,美不美,故乡的水。” 【宿猪大爷,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当讲就讲,不当讲就憋着。” 【那人家说了哦!】 “别墨迹,快说。” 【白桑,故乡的樱花又开啦!】 “滚犊子,有多远滚多远!小爷,根正苗红的CN红。” …… 一夜的时间,也没忘了练习绕口令,这嘴皮子越练越秃噜。 从帐篷中出来,退潮了,也就是赶海的时候到了。 能不能吃到海鲜大餐,就看这一回了。 居住在海边的人们,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赶在潮落的时机,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的过程,此被称为赶海。 白小杰大喊一声:“赶-海-喽” 说完就朝着礁石的方向而去。 【你慢着点,没人抢。】 “啪嗒” “哎呀。” “啪嗒”一声跌落在沙滩上,“哎呀”一声说明这是没注意。 “一天天的,就听你想说啥,就能摔一跤,哪凉快哪待着去。” 【咯咯咯~】 幸灾乐祸的狗东西,为了海鲜,先饶你狗命。 掏出小铲子,就看到石头下面两只大钳子生物,等待着吃货降临。 随后就简单多了,沿着海岸线,收获颇丰。 大螃蟹+1 大龙虾+1 小贝壳+1 小海螺+1 未知鱼+1 …… 越过礁石,低头一看,白小杰开口询问:“派大星,是你吗?” 第(2/3)页